欢迎光临太原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赛元商业杨睿:消费链条中的需求、供给与平台正发生深刻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实习生 王亦阳 北京报道

2024年11月15日,第14届创新资本年会暨21世纪卓越董事会(成都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国投资协会创投委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联盟和成都高新文化中心·此地CyPARK协办,本次活动还得到广发基金的特别支持。

会上,赛元商业创始人杨睿分享了对消费链条中需求、供给与平台变化情况的观察。同时,他认为中国的消费平台未来将进入后mall平台端时代,在空间、内容和运营模式三方面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消费市场出现社交货币迁徙现象

据了解,赛元商业成立于2022年初,今年6月,由赛元商业打造的首个非标项目“此地CyPARK”在成都落地,成为“国内首个骑行主题的多元社群聚集的商业公园”。在CyPARK成功落地后,赛元商业也正在加紧推进其他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筹备工作。

通过深入一线的观察,杨睿谈到,消费行业链条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即需求、供应和平台三个方面。过去两三年,这三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需求端来看,2024年奢侈品在以中国为驱动的亚洲市场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放缓,这标志着以奢侈品为代表的高端和中高端消费正在中国内地市场出现转折。

与此同时,垂类运动、生活方式等细分市场实现结构性的良好增长趋势,比如冰雪、骑行、露营、垂钓、宠物等方面消费品牌发展都呈现增长势头。

在消费支出金额方面,可以看到高客单价产品的消费出现一定程度的占比收缩,消费者对高质价比产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这背后折射出社交货币的迁徙现象,过去,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大家不断在追求消费升级。价格是第一社交货币,消费者想要用价格更高的商品来证明身份变化,这是重要的价格符号,也是最重要的社交货币。

但现在,大家各自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以及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活观、价值观,反而成为最重要的社交货币。

两类新品牌运营模式出现

第二,从供给端来看,过去是强势品牌占主导地位,必然会催生出一些大品牌。现在,相互区隔的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对品牌来讲追求大而全是低效的表现。由此,杨睿认为,品牌开始聚焦更窄的市场选择、更精准的客户定位、更深度的垂类内容生产,以便更好地触达消费者。

同时,消费者和供给端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强势品牌去引领消费者,消费者是跟随角色。现在,消费者跟品牌逐渐处于平等的关系,大家首先要达成心智层面一致,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从品牌运营模式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逻辑中,品牌要构建全链条强势管理能力,只有在供应链、产品研发、品牌推广、销售渠道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结构,品牌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市场中出现两类新品牌运营的模式。一类品牌是聚焦于某一个垂类领域,去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尤其是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做出变革。品牌希望抓住在细分市场中消费者的绝对心智,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再发挥优势做横向扩展。

另一类品牌主要优势在于流量运营层面,能够通过自己对某一领域的深度理解做出高质量的内容,在线上形成流量,再在线下做转化。这类品牌主要集中于消费较为活跃的城市,一些正在崛起的新兴主理人品牌都有类似的特点。

后mall平台端时代,空间、内容和运营模式正发生改变

第三,从平台端来看,一些变化也正在产生。杨睿将消费者市场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对不同阶段消费者平台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2000年以前,消费者市场以货为驱动,平台要成为货的最大的集约体,所以百货是最为主流的平台模式。

从2000年到2020年,消费者更加追求品牌价值的赋能,需要通过品牌去树立自身符号。购物中心模式满足了供给端提升品牌形象的诉求,成为当时最为主要的平台模式。与此同时,百货的逻辑也没有过时,它仍然是非常高效的获取商品的渠道。只是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替代了线下百货,成为更集约高效的供应方式。

2020年之后,基于需求特点的变化,消费平台形成细分化、社区化、零散化、个性化的特点,核心驱动力从货物和场地变成了消费者。从海外经验来看,韩国、日本、北美的消费平台也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百货,转变为以购物中心和街区为主流的供应,到现在逐渐进入商业平台多元化的时代。

杨睿认为,未来中国将进入后mall平台端时代,在空间、内容和运营模式三方面将出现一些转变。

“我们希望在实体商业层面,能够有一定的空间创新,然后把内容做重新的编辑,变成共创的内容平台,以及创造新的流量运营平台。这样新的结构性平台的多维度元素的集合,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他说。

在空间层面,杨睿认为应致力于将传统、封闭、内向、同质的空间,转变为更加开放、交互、灵活的空间。在国内成都、上海、西安、北京、杭州、洛阳等诸多城市的商业项目中,已经做出相应的探索。

在内容方面,新的商业平台应打破过去品类逻辑的桎梏,从以商品为出发点转变成以人为本。着重思考平台将面对哪些社群,再为这些人配置商品与服务。

在运营模式层面,过去,平台资源相对稀缺,需要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强度很高。平台做一定的广告流量投放,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用户正反馈。现在,平台足够多、足够丰富,广告投放吸引流量的效应在不断的降低。

“我们希望探索的方向是,在平台上面跟消费者创造新的信息交互平台,跟供给方形成内容的供需关系,以持续的内容生产来吸引流量和交互。”杨睿说。

过去平台是绝对的流量提供方,现在供给方变成流量引擎。赛元商业团队希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供应方可以在公域流量平台上建立自身私域平台,把自己做成有留存力的平台。同时,供给方可以建立自身平台的相应矩阵,形成自己传播层面的朋友圈。第三,供给方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平台品牌,获得消费者长效支持。

“可以期待,在需求端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未来中国的消费平台、消费供应端,能够呈现出更多与上个时代完全不同的画面。”杨睿最后总结说。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原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太原生活网 ty.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