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原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交银施罗德换帅难题!公司盈利连年滑坡,主动管理业绩“辣眼睛”

公募老将接连退任。



6月6日晚间,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公司原总经理谢卫转任资深专家,总经理一职由原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袁庆伟接任。

公开履历显示,袁庆伟于1995年3月加入交通银行,历任乌鲁木齐分行财务会计处副处长、总行资产托管业务中心总裁等职位,目前是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

整体来看,袁庆伟在交行多个部门有任职经历,在资产托管业务、金融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均有从业经验。

与离任的谢卫相比,袁庆伟有着深厚的大股东背景,但此前并没有公募行业的管理经验,算得上是公募新人。相比之下,谢卫则是公募行业的首批拓荒者。1998年,谢卫曾参与“老十家”富国基金的筹备,并担任富国副总经理。2008年,谢卫离开富国基金,加盟交银施罗德基金并担任副总经理,2019年2月,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直至离任,任职时间长达6年多。新经济e线获悉,谢卫已到退休年龄,将于今年夏天正式退休。



来源:基金公告

自去年8月以来,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核心管理层便进入密集更迭期。2024年8月,公司原董事长阮红到龄退休。10月23日,原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出任公司董事长;同日,曾任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高级经的周云康出任首席信息官。今年1月,公司副总经理印皓因工作调动离任。

对于继任者袁庆伟而言,其接掌交银施罗德基金可谓面临不小的难题。一方面,近年来,公司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是连年下滑,另一方面,公司资产管理也停滞不前,管理规模缩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基金管理规模从2021年四季度末的5475.64亿元缩水至4686.65亿元,行业排名也从17/178大幅退后至25/201。

公司盈利连年滑坡

据新经济e线了解,交银施罗德基金的高光时刻尚停留在2021年,此后便盛极而衰,公司盈利能力连年滑坡。

交银施罗德资产规模



来源:Wind

据交通银行2024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资产83.84亿元,净资产71.35亿元,实现净利润8.79亿元,这一数字与2023年的12.01亿元相比,同比下降了26.81%。实际上,这已经是交银施罗德基金连续第3年出现业绩下滑。(2021年的净利润为17.86亿元,2022年的净利润为15.81亿元‌‌)。相较2021年的同期数据,公司2024年净利润已惨遭“腰斩”。

公开资料表明,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第一批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之一,也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大股东为交通银行(持股65%),另外两家股东分别是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0%),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公司成立二十年以来,股东和股权结构始终保持稳定。

新经济e线获悉,尽管交银施罗德股东背景兼具银行渠道优势与外资投研经验,但公司产品创新较少,近年来投研风格同质化较为严重,出现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在当前较为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也错失了指数型产品的发展黄金期。

从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交银施罗德基金重心仍然在债基和货币基金上,而混合型基金规模在2021年年末达到2000亿元后,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股票型基金规模则常年未有较大突破。从股票型产品的布局来看,其近两年才开始加大对指数类产品的布局。具体来看,在新发产品上,交银施罗德于2024年3月至今共成立了9只非债券型指数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而在此前近两年半内都处于空窗期,无任何同类产品成立。

Wind统计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非货币型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从去年一季度末的2993.48亿元下降至2377.8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57%。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从去年一季度末的96.71亿元、1123.19亿元、1557.65亿元缩水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9.49亿元、872.98亿元、1261.46亿元,同比分别缩水17.81%、22.28%、19.02%。仅旗下货币基金规模有所增长,从去年一季度末的2171.98亿元增加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308.79亿元,同比增幅为6.30%。

此前,时任总经理谢卫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曾强调公募基金“需要继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然而在近几年全行业加速布局ETF的趋势之下,交银施罗德基金却未新成立任何一只ETF产品。根据统计,目前交银施罗德旗下仅有两只ETF,分别是于2009年成立的180治理ETF和于2011年成立的深价值ETF。截至今年6月11日,两只产品的合计资产净值仅有约3亿元,与去年对比缩水近两成。

除此之外,即便在该公司重点发展的货币基金领域,今年的境况也不甚理想。数据显示,进入2025年一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较去年四季度末锐减超500亿元,达516.9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均超过90%的交银活期通、交银天利宝货币合计缩水超300亿元。

主动管理业绩“辣眼睛”

新经济e线注意到,除了产品布局与行业脱轨外,交银施罗德基金还因主动权益产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的长期业绩不振而屡遭投资者诟病。

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13日,交银施罗德旗下共有5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列,以下同)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在75只可比基金中占比高达66.67%。其中亏损超过20%的产品有19只。与此同时,该公司管理规模前10的主动权益产品里,8只近三年回报报负,其中近三年净值回撤超20%的有4只。

在长期业绩吊车尾的产品中,曾被称为“交银三剑客”之一的何帅管理的基金多次入榜。作为2012年就加入交银施罗德的老将,何帅早期业绩堪称传奇。在2015年股灾和2018年熊市中,他以出色的回撤控制和绝对收益策略脱颖而出,其管理的“交银优势行业”连续七年实现正收益,即便在市场暴跌的2018年仍逆市上涨,至2020年,基金管理规模一举突破200亿元,成为公募行业的标杆人物,与杨浩、王崇一起,被誉为“交银三剑客”。但自2022年起,何帅管理的基金业绩急转直下,简直不要太“辣眼睛”。

目前,何帅管理6只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为101.45亿元。截至2025年6月13日,除去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交银持续成长C份额,其余5只基金份额在近三年的亏损都超过20%。

具体来看,在何帅管理产品中,交银持续成长A近三年业绩最差,累计亏损达到30.52%,近三年同类排名2534/2979;其次则是交银阿尔法C,最近三年累计净值亏损30.23%,近三年同类排名2517/2979;随后的交银瑞和三年持有、交银阿尔法A和交银优势行业在近三年分别累计亏损29.53%、28.96%、28.43%,近三年同类排名分别落后至2477/2979、2445/2979、1771/2057。

值得一提的是,何帅管理的上述五只产品均以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作为主要对标基准,该指数近三年总回报为-7.76%,虽然整体表现亏损,但依然远超何帅旗下管理基金。

在此背后,新经济e线查询今年一季度季报公告还发现,何帅管理基金产品都有着较为重合的重仓持股。根据统计,三星医疗是何帅的“最爱”,在四只主代码基金中均为第一大重仓股,随后的分众传媒是两只产品第二大重仓,两只产品第三大重仓,亦是“全勤”。除此之外,同样在十大重仓股中出现四次的还有药明康德、宁德时代、老板电器,出现三次的还有贵州茅台,而五粮液、致远互联、泛微网络、盐津铺子、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百济神州则均出现两次。

同样,公司近三年业绩排名倒数中多次出现的基金经理还有封晴。根据公开资料,封晴于2014年加入交银施罗德,曾先后任职于金鹰基金和中海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封晴在管5只基金,总规模为26.11亿元。

截至2025年6月13日,交银启盛A、C份额成立时间不足三年,其余产品中,交银内核驱动业绩最差,近三年共亏损30.46%,较同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30%)相比,大幅落后30.19%。其次为交银先锋A、C份额,两类份额近三年分别亏损28.50%和29.79%,二者分别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7.37%和28.66%。

不可否认,在公募行业迅速扩容的背景下,作为昔日的银行系“优等生”,交银施罗德基金如今却远远掉队。对公司新掌门而言,公司在管理规模、产品业绩、净利润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原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太原生活网 ty.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